泛型使用到原理
# 为什么要有泛型
所谓泛型,就是类型参数化,也就是说,数据的类型不是固定的String,Integer,而是作为参数传入的。比如:
// String就是参数,是List构造函数的参数。
List<String> list = new ArrayList<>();
2
我们来看个更简单的例子: 现在有个需求,需要一个类,可以将任意String前面加上"Hello",后面加上"Android",然后能返回内容本身。我们实现如下:
public class WrapperString {
private String content;
public WrapperString(String content) {
this.content = content;
}
// 前缀加Hello
public String prefixHello() {
return "Hello" + content;
}
// 后缀加Android
public String suffixAndroid() {
return content + "Android";
}
// 获取内容本身
public String getContent(){
return content;
}
}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突然,有一天,需要Integer也要实现,那么我们需要一个变量既能保存String,又能保存Integer,我们所知道的,只有Object了,于是我们修改代码:
public class WrapperObject { // 这里改一下名字
private Object content;
public WrapperObject(Object content) {
this.content = content;
}
// 前缀加Hello
public String prefixHello() {
return "Hello" + content;
}
// 后缀加Android
public String suffixAndroid() {
return content + "Android";
}
// 获取内容本身
public Object getContent() {
return content;
}
}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然后我们看下使用:
public void test() {
String str = "test";
WrapperObject wrapper = new WrapperObject(str);
Object obj = wrapper.getContent();
// 获取长度,需要强转,mmp
int length = ((String) obj).length();
// 既然强转,那么随便转,很危险
int value = ((Integer) obj).intValue();
}
2
3
4
5
6
7
8
9
10
11
我们看到,虽然用Object解决了问题,但是使用起来很麻烦,而且很危险。那么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呢,有!泛型!我们直接上代码:
// 传递泛型参数,T只是标记,随便写。
public class WrapperObject<T> {
private T content;
public WrapperObject(T content) {
this.content = content;
}
public String prefixHello() {
return "Hello" + content;
}
public String suffixAndroid() {
return content + "Android";
}
public T getContent() {
return content;
}
}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好,我们来看用法:
public void test() {
String str = "test";
// 这里创建的时候,传入了类型
WrapperObject<String> wrapper = new WrapperObject<>(str);
// 那么返回的值 就是创建时传入的类型
String content = wrapper.getContent();
// 获取长度,不用强转了
int length = content.length();
// 这里会直接报错,不能把String转换为Integer
int value = ((Integer) content).intValue();
}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修改过的代码,简单明了,而且用起来非常方便,我们直接将需要的类型传入,就像一个参数一样,获取的时候就是我们需要的类型,这就是类型参数化。
# 泛型的使用
我们可以将泛型理解为一个 大于一般类型,小于Object类型 的类型,比如,T一定是Object,但是Object不一定是T,所以T小于Object,String或Integer可以是T,但是T不一定是String或Integer,所以T大于String,所以可以简单的理解为:
一般类型 < 泛型 < Object类型
# 1 泛型类和泛型接口
泛型类的使用很简单,比如上面我们创建的WrapperObject类就是泛型类,它有个特点,就是类名后面跟上一个用尖括号括起来的类型,当然可以有多个,比如:
public class Fuck<A, B, C> {
private A a;
private B b;
private C c;
}
2
3
4
5
泛型接口跟泛型类是一样的,因为接口也是类的一种,比如常见的List,Map接口:
public interface List<E> extends Collection<E> {
}
2
3
可以看到,泛型接口/类 也是可以继承的,跟一般类没啥区别。
我们常见的ArrayList,HashMap等,都是泛型类,而且都是容器类,所以叫泛型容器。
# 2 泛型方法
泛型方法也很简单,我们知道,方法就是个黑盒,入口就是参数,出口就是返回值,所以我们关注这两方面即可。
# 泛型作为参数
很简单,我们需要在返回类型之前添加尖括号括起来的类型,然后在参数列表就可以像一般类型一样的使用,比如:
public <T> void test(T t) {
}
public static <T> void test(T t) {
}
2
3
4
5
6
7
# 泛型作为返回值
跟参数一样,返回类型之前加上尖括号括起来的类型,然后返回类型改为泛型即可:
public <T> T test(T t) {
return t;
}
public static <T> T test(T t) {
return t;
}
2
3
4
5
6
7
# 泛型的界
我们知道,泛型是小于Object的,然后又是大于一般类型的,那么它肯定能表示一个范围,这个范围就是边界,简称为界。
# 1 泛型的上界
假如现在我们有个需求,定义一个函数,入参是两个int类型的值,返回两数之和,太简单了,我们直接写:
// 求两数之和
public int add(int a, int b) {
return a + b;
}
2
3
4
完事之后,突然来了个float,怎么办,于是我们发现了问题: 不是只有int才有加法这个操作,其他的float,double,long等,凡是Number的子类都具有加法,于是我们扩大这个加法的作用对象,改为Number,如下:
public Number add(Number a, Number b) {
return a + b; // 这是个模拟方法,实际是没有的
}
2
3
然后我们来使用它:
public void test() {
int a = 10;
int b = 20;
// 这一行报错: Number不能赋值给int。
int c = add(a, b);
}
2
3
4
5
6
那么我们直接将Number改成T可以吗,不行!因为T没有"加法"这操作,只有Number及其子类有加法,那么我们需要一个是Number的子类的泛型,这就等价于限制了泛型的上界,也就是指定了它爹,代码如下:
// 通过<T extends Number>来指定上界
public <T extends Number> T add(T a, T b) {
return a + b;
}
public void test() {
int a = 10;
int b = 20;
// 传入的是int,返回的也是int,并且因为传入的是Number的子类,所以能使用加法
int c = add(a, b);
}
2
3
4
5
6
7
8
9
10
11
泛型的上界可以为类,接口,甚至另一个泛型,也可以有多个泛型,比如:
public <E, T extends E> T add(T a, T b) {
}
2
3
这里需要注意一点,两个"泛型类"之间不具有继承关系,比如:Integer是Number的子类,但是List<Integer>不是List<Number>的子类。因为List<Integer>整体是一个类型。
通过以上例子,我们可以看到,泛型可以表示一种动态类型,也可以表示一个范围。
# 2 泛型的下界
泛型没有下界,没有下界,没有下界!如果要使用下界,可以使用通配符?,比如:
public void test(List<? super Integer> list) {
}
2
3
因为通配符是另一个知识点,这里不多废话。
# 3 泛型多边界
我们知道泛型可以指定上界,我们又知道泛型就等价于一般类型,一般类型可以继承一个父类,可以实现多个接口,那么泛型指定一个上界,可以看成是继承一个父类,那么可不可以再指定一个接口上界呢,可以!
public <T extends Number & Serializable> void test() {
}
2
3
我们可以指定一个类和多个接口,等价于java类的单继承和多实现。而且这里面有个规则,类一定要紧跟在extends后面,接口使用&连接在后面。接口可以有多个,类只能有一个。比如:
// 错误,因为Number是类,需要紧跟在extends后面。
public <T extends Serializable & Number> void test() {
}
// 正确,可以有多个接口
public <T extends Number & Serializable & Comparable> void test() {
}
2
3
4
5
6
7
8
9
Tips: kotlin的泛型写法比较费劲,需要用where连接,比如:
fun getName(origin: T): T where T : Number, T : Parcelable {
return origin
}
class User where T : Number, T : Parcelable {
}
2
3
4
5
6
7
等价的java版本的代码就是:
private <T extends Number & Serializable> T getName() {
return null;
}
class User<T extends Number & Serializable> {
}
2
3
4
5
6
7
# 泛型的实现原理
# 1 泛型擦除
java代码在编译的时候,会将所有的泛型给删掉,变成不含泛型的代码,这就叫泛型擦除,那么既然擦除了,运行时又是怎么知道泛型的实际类型呢。因为jvm在擦除的时候,除了将原有泛型全部用Object替换外,还会添加对应的类型强转代码,比如:
public class TypeTest<T> {
private T t;
public TypeTest(T t) {
this.t = t;
}
public T getContent() {
return t;
}
}
public void test2() {
TypeTest<String> hello = new TypeTest<>("hello");
String content = hello.getContent();
}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在泛型擦除后,也就是jvm编译后,就会转变为如下代码:
// 这里将T擦除,对应的T替换为Object
public class TypeTest {
private Object t;
public TypeTest(Object t) {
this.t = t;
}
public Object getContent() {
return t;
}
}
public void test2() {
TypeTest hello = new TypeTest("hello");
// 这里直接进行强转
String content = (String) hello.getContent();
}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所以,在编译后的代码中,是没有泛型的影子的,也就是说,泛型只在编辑代码期生效,就是为了coder方便书写,所以java的泛型,准确的说是jvm的泛型,也叫伪泛型。
# 2 Signature属性
上面我们知道,jvm在编译期间会擦除所有泛型,但是我们通过反射却可以获取到泛型信息,而反射工作在运行时,运行时肯定在编译期之后,那么为什么还能获取到泛型相关信息,原因就是: Signature属性。
Signature属性是.class文件 属性表集合 里面的 一个属性,它记录了泛型的相关信息,编译时,会将原有的Coder属性里面的泛型信息擦除,然后记录到Signature属性里面,反射api会直接从这里面去获取有关泛型的信息。
有关反射的内容,可以在这里 (opens new window)看到。